根据IRENA(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2024年世界能源转型展望》(World Energy Transitions Outlook 2024),即使全方面实施迄今为止所有COP(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公告,到2050年仍需弥合二氧化碳排放缺口,根据IRENA(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机构)的《2024年世界能源转型展望》。
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9开幕式上,该机构发布1.5°C情景,规划了一个到本世纪中叶的净零排放路径,为各国政府制定能源转型策略提供了一个框架,以更好地将能源规划与气候政策对齐,引导投资。
展望报告数据显示,当前国家承诺可以到2030年使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到2050年减少51%。实现COP28上达成的到2030年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能力增加三倍,并将能源效率提高一倍的全球目标,将使能源转型保持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轨道上。正如阿联酋共识所强调的,这些2030年的目标对于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5°C以下至关重要。
然而,政治声明和实际国家计划和政策之间仍存在非常明显差距。国家计划和目标预计只能实现到2030年所需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增长的一半。为实现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和效率目标,必须大幅度的增加对可再生电力、电网和灵活性、能效和节能的投资,预计2024年到2030年总投资需要31.5万亿美元。
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新增容量和投资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导致全球能源转型出现不平等现象。虽然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投资总体上一直在上升,但仍然集中在少数国家,导致全球多数南方国家落后。
此外,化石燃料占能源供应的70%以上,在一些最大的经济体能源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而这些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为实现1.5°C的目标,G20国家必须在2030年将其可再生电力装机容量增加三倍,达到9400吉瓦,并在2050年扩大至2030年水平的七倍,达到24900吉瓦。
在IRENA的1.5°C情景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将占电力结构的主要部分,分别占2030年和2050年总电力供应的68%和91%。到2050年,需要对电力和终端用电部门进行深度转型,以实现转型所需的高比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
全球范围内,可再生电力的扩张将促进电力部门从化石燃料的转型。化石燃料将从今天全球电力发电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61%大幅缩减至2030年的24%,并进一步在2050年缩减至4%。
在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过程中,当前的电力系统要更强大、更灵活的电网网络。这能够最终靠储能解决方案、需求侧管理和部门耦合技术及策略来提供。其中储能是实现完全脱碳、100%可再生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推动者。
各国在着手准备2025年的第三轮国家自主贡献(NDCs),最重要的是这些贡献更好地与国家能源计划和净零目标对齐。IRENA已经在与巴黎协定的101个缔约方合作,升级和实施国家自主贡献。国家能源和气候战略相统一能提高透明度,吸引投资,并加速向低碳、弹性经济的转型。
国际合作能保证为公正转型所需的资金明显地增加,以最大化社会经济利益。这能够最终靠新资产金额来源来促进,比如今年G20倡导的全球财富税,强调公平、社会或环境责任。
还需要大量的公共资金来降低高风险国家项目风险,并资助关键基础设施。这部分资金可以通过减少化石燃料补贴提供。
IRENA《世界能源转型展望》中的1.5°C情景,为到2050年实现1.5°C目标提供了一条路径,将电气化和效率定位为关键转型驱动因素,由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清洁氢能和可持续生物质能支持。
尽管在2023年迪拜COP28上做出了承诺,包括呼吁各缔约方到2030年将可再生电力装机容量增加三倍,并将能源效率改进速度提高一倍等,且G20和G7提出了新举措,但能源转型仍然偏离轨道。化石燃料在主要经济体的能源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且每年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本十年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的成功将决定本世纪全球气温上升能否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C。IRENA《世界能源转型展望》中提出的1.5°C情景,为到2050年实现1.5°C目标提供了一条路径,将电气化和效率定位为关键转型驱动因素,由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清洁氢能和可持续生物质能支持。
2024年展望通过跟进各能源部门的实施情况和差距,提供了进展概述,并根据现存技术确定了必须在2030年之前实现的优先领域和行动,以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
报告确定了三个关键支柱,为重新调整全球能源转型与气候目标所需行动奠定基础: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推进政策和监管架构,促进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投资并改善社会经济和环境成果;对机构能力进行战略调整,以帮助确保技能和能力与整合高比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能源系统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