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lcyixinta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lcyixinta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lcyixinta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lcyixinta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大道通衢润丝路_产品展示_澳客彩票网官网-电脑版
咨询热线

400-168-3655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大道通衢润丝路

来源:澳客彩票网官网    发布时间:2024-12-23 00:33:16

  

大道通衢润丝路

  从空中俯瞰初夏的凉州大地祁连葬葬,生机勃勃。即将建成通车的兰张高铁兰武段穿山越岭,蜿蜒其中,让这片古老的热土焕发出新的活力。行走在兰张高铁兰武段沿线,处处可见升腾的希望和发展的热潮。“天天看,日日盼。”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村民王忠年的家就在新建的兰张高铁兰武段边上。最近,看着线路上驶过一趟趟的检测列车,他的期盼与日俱增。“4年前,儿子开始在兰州工作,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等兰张高铁兰武段建成通车后儿子回家就方便了。”武威东临兰州、西接新疆、南连青海、北靠宁夏,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门户、如意甘肃的襟要和亚欧大陆桥的咽喉。近些年毗邻的西宁、中卫等城市都陆续通了高铁。何时武威可以有一条高铁,给工作、生活和出行带来实质性改变,这是沿线百姓的热切期盼。“2014年,兰新高铁通车,从兰州到张掖,500多公里路程,高铁不到3个小时即可抵达。而距离兰州不到300公里的武威,乘坐普速列车最快也需3个多小时,武威啥时候才能有高铁,全市人民对此寄予了深切期盼和高度关注。谈起这条高铁,武威市重点项目协调保障办负责人张立斌感慨万千,他和记者说,经过路地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这条备受期待的幸福路即将变为现实2019年1月2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文件,对兰张高铁兰武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2019年5月9日,原中国铁路总公司、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批文,同意兰张高铁兰武段初步设计;2019年6月30日,新乌鞘岭隧道进场开工,标志着兰张高铁兰武段郑重进入建设阶段;2022年11月6日,新乌鞘岭隧道全面贯通,为兰张高铁兰武段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5年多的攻坚克难,兰张高铁兰武段即将开通,王忠年和其他武威人民热盼的“高铁梦”也将照进现实。新建兰张高铁兰武段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十二五”“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有利于京兰通道与欧亚大陆桥通道的连接,对甘肃省西部地区高速铁路网的形成,提升沿线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目前武威籍在疆人口约有 220多万,同时每年还有约40万人员往来于武威和新疆各地。张立斌说。根据初步预计,近期,兰张高铁兰武段每年发送旅客能达到307万人次,从远期来看,年发送人数将超过800万人次,兰张高铁兰武段将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更多选择。这段时间,武威市古浪县黑松驿镇居民赵文秦正谋划着高铁开通后,他家的幸福日子。黑松驿镇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乡镇,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兰张高铁兰武段开工后,赵文秦经过实施工程单位的培训,学了测量手艺,开始在建设工地工作,工作地点不仅离家近,收入还较以前外出打工翻了一番。铁路建设项目投资量大、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截至目前,这条铁路已完成投资211亿元,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先后采购当地公司制作的水泥等材料约1.1亿元。如今,开通在即,不论是沿线的企业和事业单位还是老百姓,都在朝着梦想蓄势待发。得益于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等自然优势,近年来,武威市古浪县建成多个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年产量超70万吨,蔬菜主要销往南京、杭州等南方城市。“希望能有更多的外地蔬菜客商乘坐高铁来我们蔬菜基地。古浪县黄羊川镇一棵树村村民张登斌满怀期待。目前高原夏菜主要是通过公路运输,等这条铁路开通后,就可以搭乘高铁快运驶向全国各地。武威城东,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静静畜立,全球最先进的重离子肿瘤治疗系统在这里投人临床应用。“截至目前,已有国内外千余名患者在重离子中心完成治疗。”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宏斌介绍。高铁开通后,不仅能缩短患者转院治疗和紧急救治时间,还能增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联系。“这几年,国家能源、三峡能源天合光能等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和行业头部企业在武威开始建厂投资项目达30项。张立斌说。交通要素是企业投资的一个关键“加分项”,兰张高铁兰武段开通后能够持续且不断地拓宽各种投资以及流通的渠道,逐步加强与周边各地区之间的资源交流和共享,进而有力地培育出全新的经济增长点。祁连山脉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兰张高铁兰武段像一条金丝带,串起了天祝祁连冰沟河、武威文庙等10处国家4A级景区。武威,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项,这些都是发展旅游的丰厚家底。“有路,就有发展机会。今年,甘肃文旅产业热辣滚烫我们文旅产业方面已经做足了准备,就等高铁这股东风。站在中国旅游标志一“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武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魏红霞满怀期待。“当时每天的涌水量达到了7500立方米,根本排不出去。”中铁十五局兰张高铁兰武段XQ1标项目总工程师吴晓华回忆说。兰张高铁兰武段多处隧道位于高原高寒高海拔地区,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面对环境等因素带来的挑战,还要随时预防因地质复杂而导致的涌水、围岩破碎等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技术难题。“各专业工程师、专家日夜鏖战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最终将原设计的反坡排水优化为利用既有线排水,成功解决了涌水问题。”自2020年1月起,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天祝指挥部指挥长张振琼就卷起铺盖扎根在了建设一线。确保线路按期高质量开通,让沿线人民享受高铁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是集团公司每一位建设者的初心。在连接“六朝古都”武威和“黄河之滨”兰州的地域时空上,集团公司一笔接着一笔“画”,勾勒出一条又一条推动城市转型、经济发展的壮丽轨迹。为抢抓工期,项目部不断加大人员和先进机械设备投入,大力开展劳动竞赛,实行“白+黑”24小时不间断轮班作业施工模式,争分夺秒、高效推进;为确保质量,集团公司建设部、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安全质量、建设管理工程师常年驻扎在施工一线,全过程盯控施工组织、工序衔接、工程进度;为落实责任,在隧道、路基和特殊结构桥梁等重点、高风险施工项目和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工程作业现场都架设了摄像头,实现全过程无死角盯控。不仅如此,集团公司还先后组织并且开展“员工程”“勇当火车头先行作贡献”百日攻坚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全线掀起了建设的热潮。多方同心合力、迎难而上,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突破”“抢”等关键词,在参建人员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岁月无痕,却忠实记录了兰张高铁兰武段建设的走过的每一个奋斗足迹2023年5月26日,全线日,牵引站供电线日,新建四座车站站房基本建成;2024年3月28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铁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六个现代化”的重要,年,兰张高铁兰武段建设再次迎来重要节点--调联试真正开始启动。自此,该条铁路正式步入开通倒计时5年多的时间,一位位可爱的兰铁人,一步一个脚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大道通衢润丝路,砥砺奋进谱新篇。一幅以兰张高铁兰武段为基础,全面引领辐射甘肃铁路运输网络的壮美图景正徐徐铺开。党旗辉映,建设提速。在陇原大地,兰张高铁兰武段建设一路高歌猛进、捷报频传。近年来,集团公司党委坚持党建引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筑牢国铁企业的“根”和“魂”。紧密围绕铁路建设实际,在建设系统探索实施党建联创共建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加速推动铁路项目建设的“红色引擎”,为高效解决现场重点难点问题、逐步提升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从开工建设破解难题,到踏上建设精品工程新实践,再到线路建成运行试验翻开兰张高铁兰武段联合党委会议记录不难发现,在这条铁路建设的每次重要节点的背后不能离开党委的正确决策。联合党委通过凝聚“提效率、解难题、强服务”工作合力,整合隶属于不同单位的党组织和党员,用党组织和党员这个纽带,把建筑设计企业、实施工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各类主体参与兰张高铁兰武段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铁路建设涉及单位多、人员流动性大。一开始,各参建单位党组织工作不规范、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文化生活单调、结合部协调不畅等问题较为集中。”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仵新卫回忆。建设之初,部分单位存在党建与生产经营脱节、不接地气、“两张皮”的现象;项目党建工作的优势、融合的效果以及特色亮点不够鲜明等问题;参建各单位党组织因为缺少纵向沟通协调的机制,导致结合部问题发生后,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延误工期进度面对存在的问题,如何出真招见实效?集团公司党委谋定而后动,携手参建各方组建项目联合党委,探索实施党建联创共建。联合党委主动担负起引领责任,发挥党建作用,着力解决实际在做的工作中的“卡脖子难题,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无论在关键时刻还是在日常工作中,都能看得见、顶得上。“联合党委成立以后,前期横向沟通协调不畅的局面迅速得到扭转。”站在新乌鞘岭隧道进口党员教育基地,仵新卫感慨万千。这也让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党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面对点多线长、工期紧、任务重的现实,制定职责明确、体系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制度特别的重要,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重点工作来抓。他们在先后制定联合党委会议制度、员工程创建细则、立项攻关活动细则、工匠引领工程创建细则和党员突击队工作细则等制度办法的同时,完善了相对应的考核办法,理清责任目标,量化任务指标,使党建工作融入项目管理清晰化、具体化党员干部干有标准、考有指标。“联合党委打破了参建单位各扫门前雪的状态,实现了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的共享。”看着兰张高铁兰武段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按期进入开通倒计时,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联合党委书记周建明深有感触。联合党委将建设方和施工方所有相关党员纳入统一管理进一步突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使参建各方形成了一个责任共同体,更好地产生联合效应,发挥觉建联创共建作用。“隧道开工没多久,我们就遇到了难题。”承担兰张高铁兰武段新乌鞘岭隧道进口建设任务的中铁十五局XO1标项目经理部党支部书记戚宝通回忆。以往在长大山岭隧道施工中,一般会采用“长隧短打”的方式,开挖多个斜井来创造多个工作面,通过这一种方式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施工进度。按照原设计,这条隧道的通风方案为“洞外供风”,常规方式是安装直径2.2米以上的风管进行通风,而这种方法不但要开挖既有斜井底板来增加净空高度,还一定要采用超大功率风机才能确保通风效果,这样不仅会增加耗电量,还会给施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破解这一难题,联合党委组织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参建四方党员技术骨干召开攻坚研讨会,围绕“如何既能满足通风要求,又能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达标受控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多次现场调研、专题研究、专家论证等环节,最终将通风方式由原来的“洞外供风”改为“利用既有线机车运行带来的空气流动效应”。“这样的供风方式在国内是首次采用,在长大隧道施工通风领域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激动之余,戚宝通算起了“经济账”:7号斜井最大通风距离由原本的4447米降低至如今的2157米,其通风距离减少了52%:风机功率由原本的480千瓦下降至如今的 264千瓦,用电消耗降低了 45%;风管直径由原本的2.2米减小至如今的1.7米坚持“一面旗”引领,“一盘棋”推进。2023年6月5日,在兰张高铁兰武段山湾隧道铺轨施工作业现场,经过党员突击队5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2根500米的长钢轨平稳地落在了整体道床上。“在联合党委的协调下,前期的实施工程单位给我们保留了隧道照明、通风以及通信设施,为我们铺轨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铁一局兰武段ZQ3标项目经理部党支部书记张新楠说。假如没有这些设备,就一定要通过发电机进行供电,这样不仅会影响铺轨施工作业的效率,还会增加隧道内有害化学气体的排放。联合党委通过组织技术交流会,为参建单位提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会后,实施工程单位在兰张高铁兰武段创新运用单枕连续法和拖拉法双线同向铺轨方法,以最高日铺 16公里的进度,顺利完成铺轨任务。数据无言,却最有说服力。截至目前,兰张高铁兰武段联合党委一举解决了反向架梁、线多项。2022年10月,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党员陈淼博有了新身份十八里堡特大桥项目建设责任区负责人。“全线以不同项目部为单位,划分了不同的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确定具体的党员,协同建筑设计企业一同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工程提速。”陈淼博说。十八里堡特大桥设计建于古浪县境内,全长644.86米,共设10个桥墩,桥墩最高的51米,最低的也要23米,是兰张高铁兰武段桥梁建设最复杂的一座。“我们先后形成了3套架设方案经评定,1套工艺复杂,1套成本高,1套安全风险高。”中铁隧道局兰张铁路ZQ4标项目部总工程师吕文龙回忆,最后经过党员骨干和专家组的反复调研论证,形成了第4套方案:采取从第二孔反向架梁的方式来进行架设,解决了拼装难、组拼难、变跨难、过孔难等难题,,还不可能影响兰新铁路和312国道的正常运行。十八里堡特大桥建设只是集团公司党委引领党员突击奉献、攻坚克难的一个缩影。“联合党委以党委与党支部、党支部与党支部、党支部与党员为单元,充分的发挥集团公司党员骨干、专业工程师和建筑设计企业党员标兵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和建筑设计企业结对组建责任区,将党员的身份亮出来、责任挂出来,干在前、冲在前。”仵新卫难掩激动。这条铁路在建设过程中,以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天祝指挥部党员张振琼为代表的30多名党员坚守铁路建设“主战场”,专啃重点难点“硬骨头”,连续驻守各项目部100余天,与实施工程单位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深入一线查摆问题不足,夜间点灯熬夜寻找方案,发现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工程建设项目高效推进的技术难题,成为广大干部职员和全体参建人员心中永不倒下的“铁人”。不仅如此,集团公司党委还以阶段性重点任务为目标,广泛开展“奋力建精品、建功新时代”等党内主题实践活动和“六比六创”等党内立功竞赛,在技术标准要求最高、建设难度最大的9个标段设置了“员工程”,细化目标任务19项,以党建引领赋能兰张高铁兰武段建设依法按期高质量推进。东风浩荡征帆劲,大潮奔涌奋相先。来自项目党建深层次地融合的“红色动能”正从铁路建设一线源不断喷涌汇集而来,为线路高质量建成投用注入澎湃的生机和活力。从西北第一条铁路干线天兰线到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从创造“麦草方格”的治沙奇迹到解决“里打隧道”的世界级难题,从沙漠戈壁到雪域高原,从手提肩扛到无人化立拱作业68年来,兰铁人与困难较量,和时间赛跑,以奋斗为笔,以汗水为墨,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书写了一页页精彩篇章。传承着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的品质,承载着沿线年,兰张高铁兰武段即将建成通车,在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兰铁人匠心不渝,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更优、更美、更壮阔的西部铁路建设新图景。“兰张高铁兰武段线路选线年时间,用脚丈量了每一寸土地。”谈到兰张高铁兰武段的线路方案,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线路运输处副总工程师、兰张高铁项目总工程师武学仕记忆犹新。兰张高铁兰武段多处于高原高寒地区,生态脆弱,隧道岩质软、岩体极易破碎、整体性差,施工安全风险大,如何有效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成为摆在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眼前的难题“在执行铁路选线标准的基础上,咱们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并多次征求兰州局集团公司意见建议,最终才敲定选线方案。”武学仕回忆,这条铁路的难点在于如何翻过乌鞘岭,当时有两种设计的具体方案,从人力物力投入等多方面综合比对,最终选择了现在的和既有兰新铁路乌鞘岭隧道并行建设。其利在于能避免未知地质对项目进度的影响,还能减少对耕地、林地的占用,其选线理念对将来类似工程具备极其重大借鉴意义。项目建设启动伊始,集团公司就立下了铸造精品工程的目标。那么精品工程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工程推进中需要攻克的难关有哪些在集团公司《新建兰张高铁兰武段精品工程创建实施方案》中,我们寻找到了答案:以创新驱动为前提、以精益建造为重点、以安全有序为目标,从16个方面。上万条技术参数明确了详细的要求,力争打造精品兰张、安全兰张、绿色兰张、创新兰张、廉洁兰张,建成高寒有砟高铁标准线、示范线。“把文件中的标准、技术参数一一落实下去,靠的是对过程质量的把控。”集团公司建设部工程管理科科长周惠贤介绍。任务越是艰巨,越要保持勇往直前的状态,只有能担“硬任务”,敢啃“硬骨头”,才能让精品工程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集团公司各级组织多次深入一线,检查调研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工程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集团公司建设部负责项目建设管理的工程师白天在现场奔波,晚上整理材料、反馈进度、梳理问题,制定次日工作规划。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对每月精品工程创建标准落实和安全质量推进情况做排名、考核,激励约束项目建筑设计企业按期高质量推进精品工程创建。坚持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力度不减,集团公司相关单位和部门充分的发挥各自优势,严格落实标准,逐渐完备技术资料,对照精品工程创建目标,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各项工作。“隧道最大埋深 940米,先后穿越4个区域断裂带及3630米的志留系地层,项目建设先后经历140余次的掌子面溜塌和围岩大变形,其中最大一次溜塌体将近 3000立方米。”每当回想起新乌鞘岭隧道建设的场景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天祝指挥部指挥长张振琼仍历历在目。隧道建设中,开挖掘进和立拱作业是确保项目安全和进度的关键,也是最大的难点。特别是建设过程中的塌方,时时刻刻影响着隧道施工安全,防塌工作也成为隧道施工的最要紧的麻烦。“我们创新思路,首次在铁路隧道开挖中引进悬臂掘进机,这样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逐步降低了安全风险。”张振琼介绍,隧道建设中专统的方法是采用钻爆法进行掘进其对围岩的扰动大,造成塌方的概率高。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在引进悬臂掘进机的同时,集团公司还联合实施工程单位研发“无人化立拱作业车”保证了隧道的掘进和初期支护的快速完成,有效抵抗了隧道开挖后的塌方、变形。“优化软弱围岩开挖和立拱的工法,也为后期川藏铁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回想之余,张振琼也算起了“账”:立拱作业由以前的9人减少至现在的3人,安装每榀拱架的时间由原来的5小时降低至现在的1小时,4个断层比原计划提前5个月顺利通过像这样通过新工艺破解难题,节省本金的例子在兰张高铁兰武段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隧道施工中,搭建智慧工地指挥中心,在施工隧道内引入信号基站,实现施工实时监控。研发盲管结晶堵塞清洗技术,在对环境零污染的情况下解决新乌鞘岭隧道盲管堵塞问题。桥梁实施工程中,研发墩顶吊围栏安装自升降安全操作平台、室内箱梁钢筋绑扎定位台车、悬臂挂篮预压反力架施工、桥梁吊篮角钢一次弯曲成型模具等12项桥梁施工工法和技术创新。“四电”施工中,“电源综保柜“机房接地三地分设”等技术工艺在全路领先,为铁路通信专业通信工程工艺品质衡量准则持续创新优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了让项目建设更“智能管理更“便捷”、生产更“安全”,集团公司在兰张高铁兰武段项目积极探索“智慧+管理模式,大量运用“信息化管理、机械化安装、工厂化预配、智能化检测”技术,改良出40 多项适合于本地铁路建设的方法,实现设计、施工与运维的信息贯通,优化了施工组织,减少了人员投入,提升了施工效率。5月8日,兰张高铁兰武段顺利完成联调联试全部测试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这条铁路开通进人倒计时。“兰张高铁兰武段是继宝兰高铁、银中高铁、银西高铁、银兰高铁后,集团公司提前介入的第五条高铁,各项指标在达标的基础上都创了优。”在时速250千米的试运行列车上,集团公司运输部副主任兼兰张高铁兰武段运行试验指挥部运输调磨组组长张军荣介绍,特别是线路轨道的 TOI值,上行线毫米,下行线毫米,在国内有砟高铁轨道TQI指标中排名第三。面对新线开通后大量的新设施新设备,集团公司充分的发挥铁路建设与运营一体化管理的综合优势,坚持早介人、抓关键、治隐患、强质量.从2019年项目设计开始,就选派精干力量、倒排计划、优化流程,全过程对兰张高铁兰武段项目建设进行了介人工作。2023年5月26日,兰张高铁兰武段第一组500米长钢轨从运输车前段缓缓送出,平稳落在道床上。精调后,轨道误差不超过1毫米。“这是近乎苛刻的要求。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永登北综合维修车间线路工朱喜说。兰张高铁兰武段进人提前介人阶段后,朱喜第一时间向单位报名“参战”。每天早晨6时,他就和同事准时开启一天的工作,开始用双脚丈是线路,用“毫米不差”的精神,对铺设完成的线时许赶回去总结工作。“我们明确了介人标准、落实了介人责任、突出了介人内容。集团公司建设部工程管理科科长周惠贤介绍,提前介人工作开始后,工务克缺推进组、轨道精调精捣组、四电验收组等12个相关专业相继进人,有序开展工作。质量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今年2月1日,在兰张高铁兰武段静态验收现场,一条问题克缺整改信息“飞”人周惠贤的手机。“建立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持续治理问题的管理机制,形成隐患问题数据库,为分析和研判质量安全管理薄弱环节提供数据支持,确保隐患治理工作有效推进,形成闭环管理。周惠贤介绍,集团公司借助电子信息化管理手段,研发了铁路工程建设缺陷整治管理系统,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问题整改情况,全过程把控所有的环节质量,确保这条铁路建设项目有序推进。钢轨折断处置模拟演练、运行图参数测试、故障模拟机应急救援演练、非载客运行试验进入二季度,兰张高铁兰武段开通前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秉承着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运营“五位一体管理理念,集团公司各系统、各部门、各参加人员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鼓足干劲、全力以赴,为精品工作建设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五年来,兰张高铁兰武段建设者们牢记习的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矢志不渝,合力攻坚,如今,站房装饰装修、沿线边坡绿化景观和外部环境整改治理绿化工程已基本完成。站上有花,窗外有绿;一站一景、路景相融。仲夏时节,沿着兰张高铁兰武段一路前行,目之所及,皆是风景,一条美丽的生态长廊正在如回卷般展开兰张高铁贯通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串联起甘肃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市,在全国生态格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兰张高铁兰武段工程建设项目从勘察设计开始,各方就格外的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落实到设计的各流程各专业中,考虑地质条件、环境敏感点、交通和城镇规划等因素,通过创新的理念、细致的工作、科学的手段守护好绿水青山。”集团公司建设部主任傅新明介绍,作为建设的主体单位,集团公司从始至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沿线环境保护工作。选址选线处文物保护单位多次实地考量,反复勘定方案,采取绕行等举措,完整保留了文物原有风貌。桥隧工程方面,在经济技术可行、确保安全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路基工程方面,设置弃渣存放场和污水处理站,,实现建设过程中对弃渣、废水的二次循环利用。“四电”工程方面,牵引变电所、GSM 通讯基站的选址在保障生产需求前提下,尽可能远离住宅、学校、医院等建筑。然而,选择同时满足符合沿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运营安全的线路方案,十分困难。选线时,集团公司对沿线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等多个环境敏感点进行了避让,但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东南端的乌鞘岭仍是个难题。“经过严格比对,最终选取了并行既有兰新铁路乌鞘岭隧道的方式越岭。”傅新明回忆““这样相当于在地下进行建设,既不占用土地资源也不影响植被和动物的活动。”数据无言,却最有说服力。兰张高铁兰武段项目用地指标为3.614 公顷每公里,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规定的用地指标减少了 39%,从源头控制了对土地的占用。从空中俯瞰位于武威市古浪县的兰张高铁兰武段龙沟河特大桥,草地、林木互相交错,让人心旷神怡。龙沟河特大桥全长2.197公里,共有墩合61个,由东向西穿越长城遗址、河流、农田等众多国家保护红线范围。“从高空俯瞰,大桥宛如一条柔美的曲线,有的区段避开了民族村寨,有的避开了长城古迹。”中铁隧道局兰张高铁ZQ4标项目部总工程师吕文龙介绍道。桥上“巨龙”飞驰,桥下一汪清泉。以大桥梁方式穿越风景如画的林木区,既大幅度减少了土地占用,又让原有的公路通道不受影响。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各实施工程单位采用了混凝士砂石分离机和污泥压滤机等先进的施工设备,对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的污水、污泥和残余混凝土做处理,减少对水体和空气的污染。“分离出的砂石料用于临建工程,废渣被压成饼用于工地便道维修,污水经压滤机处理可循环利用。”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安全质量部工程师夏浩介绍,这条铁路建设中,所有的混凝土拌和站配套使用废渣废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主要污染物零排放。不仅如此,集团公司还对施工场地、施工便道进行洒水抑尘,安排人员对取、弃土场进行复垦复耕,最大限度降低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兰张高铁兰武段由东向西的美丽山川上,建起了下河东特大桥、大沙沟特大桥、十八里堡特大桥等 74座桥梁,这些特大桥在建设过程中,连续梁的浇筑全部采用的是附着式挂篮兜底全封闭施工工法。“附着式挂篮兜底全封闭施工工法,就是给桥梁施工面安装了全封闭的挂篮。”夏浩解释道,这种作业方式,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还有效规避了施工作业中产生的混凝土块、焊花、泥浆等杂物掉落到河流、农田当中,避免对沿线环境产生污染。不仅如此,这条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建立的雨污分离系统、污水处理站、三级沉淀池,不但可以对生产混凝士时产生的废水废渣做处理,还能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在祁连山保护区内实现生产生活排水“零污染、零排放”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效保护绿水青山。得益于这一系列硬举措、新办法,兰张高铁兰武段在水土保持测评中,6项指标全部达标。特别是国铁集团在验收过程中,对31处弃(土)渣场保护措施体系及生态恢复给予高度评价。六月的河西走廊,山青水碧,天空湛蓝兰张高铁兰武段沿线两侧,草木葱茏,生机勃勃,如同进入条绿色长廊。“施工完一段,必须绿化一段,不得有一点马虎。看着自己参与监管修建的铁路沿线绿意盎然,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叶文亮万分激动。集团公司格外的重视铁路工程绿化建设,把建设生态铁路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的策略的重要举措,让这条铁路变身为“生态之路”。由于兰张高铁兰武段先后经过黄土丘陵沟壑区、河谷阶地区、高中山区和平原绿洲区,加之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沿线气温相差较大,且部分区段冬季时间长,怎么样提高植被成活率,使绿化建设与沿线自然环境相协调、相适应,是建设者面对的最大挑战。叶文亮回忆,建设初期,集团公司就邀请当地环保部门和绿化行业专家,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研究兰张高铁兰武段生态保护推进思路,结合不同气候类型、植被状况、地域文化等特点,在各标段选择有代表性的区段作为试验段进行苗木试点,根据结果,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种植。植被确定后,集团公司又组织专东和口向与盲点,利用现有成熟的绿化技术方案,从植被绿化效果、行车安全及投资所需成本等方面做研究,按照植被高矮、色彩与沿线自然景观相融合原则,确定了最终的绿化方案。截至目前,兰张高铁兰武段全线万平方米。无论从规划选线到施工管理,还是从运维管理到细节把控,兰张高铁兰武段每个环节都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项目建设后期,沿线的永登北、天祝西、古浪北、武威东等车站及配套设施也充足表现了“生态”建设理念。“按照重结构、简装修、轻装饰、免维护的理念,武威东站站房东西两侧全部采用的是玻璃幕墙,并设置了采光天窗和自然通风口,进一步减少了用电量。”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兰张高铁兰武段武威东站技术部主任王辰龙说。兰张高铁兰武段沿线个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它们的设计各有特色,但“节能却是它们的相同点。据统计,这条铁路站房节电设备设施配置率达 90%以上,节水设备设施配置率达 100%。朗朗晴空,徐徐清风,民生之要百姓之盼。一列列钢铁巨龙沿着兰张高铁兰武段奔驰在青山绿水之间,勾勒出一幅幅生机勃勃、和谐共生的壮美丝路新画卷。乌鞘岭位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古丝绸之路上长安通往河西走廊的重要关隘,也是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这里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无常,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情况复杂,断裂带多,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从肩扛人抬,到无人化立拱作业;从1954年建成长967.8米的第代乌鞘岭隧道,到2006年建成长20.5公里的亚洲第一长隧;从蒸汽机车“翻越”乌鞘岭,到高铁驰骋“越”乌鞘岭,兰铁人传承着“高寒不畏寒、高坡不滑坡、有苦不怕苦、有难不畏难”的乌鞘岭精神,与严寒搏斗,与时间赛跑,与难题较量,勾勒出3次征服乌鞘岭的奋斗图景。1952年10月1日,在天(水)兰(州)铁路通车典礼上,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将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庆贺天兰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的锦旗授予原铁道部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中铁一局前身)的全体职工。数万军民由此投身于全长1892公里的兰新铁路建设,也正式吹响了数代兰铁人不畏艰险,征服乌鞘岭的号角。打开尘封的技术资料,记者看到这样的描述:乌鞘岭第一代隧道工程的施工路段长74公里,先后穿过7个长短不等、总长 2628 米的隧道,要架设两跨古浪河、三越龙沟河、五过青河总长662米的15座桥梁及63座涵洞。受制于落后的技术,当时不得不采取盘山绕岭的方式让兰新铁路在山涧绕来绕去翻越乌鞘冷。复杂的线路、显著的高差、巨大的方量,在那个肩扛手抬的年代,如何干,又该怎么干?“我们两个人一次最少抬三筐石砟,一筐大概有八十斤。”想起曾经在乌鞘岭奋战的岁月,原嘉峪关工务段养路工洛云清激动不已:“由于光脚丫在路基上踩着方便,我们就拖了鞋,快快往上抬。没有大型机械,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多名工人、技术人员通过钢钎、铁锲开挖破土。据历史资料显示,修建乌鞘岭第一代隧道工程推倒了3座山头,填平了45米深的大沙沟,总填挖量达250万方,这在当时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洛云清回忆,隧道开工建设没多久,当地的气温就开始一下子就下降最低时达到了零下35摄氏度,筑路大军通过烧牛粪的方法融化表层冻七,用“暖棚法“暖瓶法”为隧道和桥涵混凝七升温。“虽然发了棉袄,但大家干活的时候基本都不穿。1951年,张立燕跟随父亲来到西北支援铁路建设。退休前,他担任的是原兰州铁路局局长助理职务。回想起兰新铁路翻越乌鞘岭工程的施工现场,张立燕记忆犹新。“当时没有混凝土搅拌机,全部靠人工干,气温很低,但浑身都是汗。”就这样,在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工具设备异常简陋的情况下,筑路大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常人很难来想象的困难,让兰新铁路在自己的脚下一点点向前延伸。1954年5月29日,经过11个月的紧张施工,乌鞘岭第一代隧道工程的7座隧道全部完工,比原计划提前17天。从此,蒸汽机车滚滚向前,“翻越”乌鞘岭,在山岭间留下一条条美丽的曲线。21世纪初,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从阿拉山口口岸进口货物量迅速增加,新疆地区的石油和农副产品运输需求也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由于运输能力限制,大量货物运输需要从武威南站迂回至包兰线。据资料显示,2002年,连云港至兰州、武威南至乌鲁木齐之间已经建成复线万吨的货运运输能力。而兰州至武威南段的 287公里线路仍然是单线对、每年运输货物也只有1200万吨,成为制约欧亚大陆桥通道中唯一的运输“瓶颈”。强国之策,交通为要。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新的使命促使兰铁人再次把目光聚焦在乌鞘岭。“根据既有线状况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平、纵、横三个方面的十多个方案综合比选,最终决定采用长20.05公里的单线双洞设计的具体方案,建设总工期为40个月。”2002年11月3日至5日,原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再次组织召开了乌鞘岭特长隧道设计审查会。按照设计,这条隧道最大深埋达1100米,还要穿越800多米的四条区域性大断层和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类岩层。“多开工作面、采用钻爆法利用通用机械实行长隧短打缩短工期的施工,是乌鞘岭隧道建设的主要特征。“2003年初,当时的乌鞘岭隧道建设指挥部指挥长信本焕带着工程师“打前站”。让信本焕没想到的是,进入隧道作业后没多久,就出现了“拦路虎”--地质断层带来的影响开始频繁出现,特别是全长817米的F7断层,主要由碎裂岩及断层泥砾组成,地下水丰富,是整个乌鞘岭隧道工期的控制性工程,施工难度相当大。让信本焕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 F7断层施工的顺利进行,建设者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打洞”技术和迂回导坑策略,组织成立了量测组,在施工中加强量测工作,以量测结果来指导施工生产,做到了超前预测预报。2006年8月,经过40多个月的鏖战,这条全长20.05公里,单洞单线设计,当时属于亚洲第一长隧的乌鞘岭隧道开通运营,电力机车以140公里的时速穿越乌鞘岭仅需15分钟。“第二代乌鞘岭隧道的建成通车,改变了铁路选线中不敢采用特长隧道的观念,并为日后27公里长的太行山隧道和 32公里长的关角隧道建设提供了施工经验。”信本焕成就感满满。2019年6月30日,兰张高铁兰武段全线控制性工程第三代乌鞘岭隧道--新乌鞘岭隧道建设再次擂响战鼓。新乌鞘岭隧道位于既冇乌鞘岭隧道东侧偏上,呈平行之势,设计时速为250公里,最大埋深达952米,是单洞双线隧道。集团公司建设部工程管理科科长周惠贤介绍,尽管第二代乌鞘岭隧道大量采用了机械化作业,但很多设备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与现在相比还不够高。正是因为现在国家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总实力的慢慢地加强,建设者们才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开挖出断面更大的隧道。新乌鞘岭隧道选线设计的具体方案也是我国铁路越岭选线中第一条高速铁路并行既有铁路的探索,它能够最终靠既有隧道辅助坑道进行实施工程作业,既克服了兰张高铁兰武段越岭地质复杂问题,还解决了环保选线及施工通风问题。一个刻度,标注着发展的高度:一次跨越,丈量着发展的幅度。作为第三代穿越乌鞘岭的隧道,该项目以智能建造为核心,从智能建造、智能装备和智能运营三个方面描绘出兰张高铁兰武段的新蓝图。管理引人 BIM 建模、VR 体验、智能监控等先进的技术,确保了安全质量可控。施工采用悬臂掘进机、湿喷机械手、衬砌台车等高精尖国产化机械设备,实现了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智能化无人的目标。排水将原设计的反坡排水优化为利用既有线排水,降低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节约了能耗。一系列的新工艺、新工法运用一举破解新乌鞘岭隧道建设掐尖断层破碎、断裂构造发育、大量涌水、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等诸多技术难题。历时1226大,2022年11月6日新乌鞘岭隧道实现全断面胜利贯通,兰张高铁兰武段开通运营后,动车组列车以 250公里的时速穿过这里,只需要4分钟。七十年沧海桑田,兰铁人前赴后继、锐意进取,以更加智能高效的技术方法在茫茫乌鞘岭上铸就了一座座不朽丰碑,新乌鞘岭隧道的成功贯通,完善了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布局,更彰显了我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铁路隧道建设的强大实力和技术水平。同时,这一工程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为我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卓越成就。横越乌岭天下殊,敢叫锁角变通途。从第一代乌鞘岭隧道的艰难开凿,到第二代乌鞘岭隧道的技术革新,直至第三代乌鞘岭隧道的现代化飞跃,每一次选代升级,乌鞘岭隧道随时代脉搏的跳动,记录着中国铁路由追随到引领、由梦想照进现实的辉煌征程,也见证了祖国从百业待兴到荣富强的一点一滴。记者手记:两千多年前,络绎不绝的驰铃商队曾撑起了一路繁华相望。两千多年后,平行古道而驰骑穿梭的高速列车,将沿着既有兰州西至中川机场铁路中川机场站,向西经永登县、天祝县,穿越鸟鞘岭至古浪县,最后到达武成市,用激情和速度重演古老的繁华与生机!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
更多推荐
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一键拨打一键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