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核电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核电发展也面临接受公众考验的“新常态”。
怎么看待福岛核事故?我国乏燃料的解决能力如何?内陆核电站何时开建?在3月8日召开的中核集团“两会”代表委员记者见面会上,来自核工业领域的代表委员对这些热点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
“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在建和运营的核电是安全的。”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说。
核事故一直是核工业界关切的事情。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刘永认为,福岛核事故之所以那么严重,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福岛项目建得比较早,使用的是第一代核电机组,技术落后,安全防护技术远远落后于二代、三代核电。第二,遇到了地震加海啸的极端事件。第一代核电技术主要的特点是,需要在停堆后把余热排出去,这就需要外界提供能量。而海啸将外源供电切断,只有少数的电力供应,使得堆芯融化造成恶果。第三,日本应急不利。
与日本不同的是,刘永介绍说,我国的核电站技术进步,比如华龙一号,是三代核电技术,核安全系统是能动加非能动的,遇到类似福岛的情况不需要外来电源供应。
刘永对核电安全的信心还来自我国的核电监管和应急系统。“我们的祖国有完整的核安全制度,有专门的监督管理的机构,形成了核安全文化,这些都是核安全的基本保证。极端情况下,我们还有应急体系,从国家到地方到有比较完整的体系,保证万无一失。”
去年8月,有新闻媒体报道,连云港发生反“核循环”项目抗议,数千连云港市民聚集街头抗议“核废料”。三日后的凌晨,连云港市政府对外发布声明:暂停核循环项目选址前期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纪介绍说,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是中国首个后端处理大厂,将具有三方面功能:一是每年处理800吨的国内核电站乏燃料,通过核循环提高铀资源利用率,为核电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建设乏燃料离堆贮存中心,一期贮存能力为3000吨;三是将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实现高放废物长期管理的固有安全,让核电更清洁。
实际上,国内外几十年的运行经验证明,乏燃料后处理厂是安全的。如法国阿格后处理厂,运行多年对周围环境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朱纪和记者说,我国已经建成50吨乏燃料中试厂,技术基本掌握了,乏燃料后处理的整个工艺流程已全线打通。
“然而,仅有50吨试验性生产的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远远不能够满足我国核电乏燃料后处理的需求。”朱纪坦言。
“800吨大型核循环项目的选址目前正在进行科学论证和公众意见征求。”朱纪说。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日前表示,我国内陆核电站有望于“十三五”开工,但他也透露,内陆核电站建设尚无明确时间表。
“其实核电没有沿海和内陆之分,只是核电站建在沿海还是建在内陆的问题。”王寿君说,“内陆核电技术没问题,科普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砚国表示,希望可以给予核电发展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不要误导公众对核电的认识。
郑砚国表示,《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内陆核电有明确意见,目前国家仍在进行深入的研究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做好核电厂址资源保护工作。“我们将严格依照国家的规定和部署来推进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