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在2030年前不再使用煤炭的德国在上世纪曾有两次淘汰煤炭开采的经历可为社会公正转型提供宝贵经验。
专家们越来越确定,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政策必须配合公正的社会转型,这样才可以取得成效并为公众所接受。但是,到底什么才是“公正转型”?怎么样才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我采访了弗伦斯堡欧洲大学(Europa-Universität Flensburg)博士后研究员汉娜·布劳尔斯(Hanna Brauers)博士。布劳尔斯最近与他人合作了一份报告,探讨德国煤炭产区在两个时期的经济结构转型和有关政策。第一个时期关注的是1950年代到2010年代之间,鲁尔区(Ruhr)西部的硬煤开采业逐渐丧失了竞争力。第二个时期是距离现在更近的,1990年德国统一后,在政治和经济巨变的影响下,德国东部卢萨蒂亚地区(Lusatia)逐渐停止褐煤开采。
▲繁荣煤矿,照片摄于2018年。矿工们正在地下1250米的深度工作。之后不久,该矿便关闭了。作为鲁尔区仍在运营的最后一座煤矿,它的关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图片来自: Oliver Berg / Alamy
布劳尔斯的分析不仅对计划在2030年前淘汰煤炭的德国很重要,对力争在未来几年经济脱碳的欧洲和其它国家也是如此。这篇分析文章中总结的几项经验教训可能会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和启发,从而帮助煤炭地区转型。
爱丽丝·邦比(以下简称“邦”):您和您的团队研究的两个煤炭淘汰案例差异很大。调查过去发生的事情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汉娜·布劳尔斯博士(以下简称“布”):研究过去主要是为了面向未来。我们现在都意识到,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正在发生。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所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行业,我们都需要加速其淘汰进程。该如何做呢?我们在过去已经面对并解决了许多这样的挑战,那么为啥不从这两个案例中汲取经验呢?鲁尔区逐步淘汰硬煤开采的过程就很有意义,因为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处理得相对较好:德国政府和地方政府深度参与,并跟着时间的推移,出台了一系列不同的政策。官员们希望以一种社会公正的方式来管理它,而我们大家可以将其视为公正转型的一个范例。在德国,这通常被称为“管理结构性变化”,而不是“公正转型”,但这两者的意思非常相似。
▲鲁尔区埃米尔-埃姆舍尔煤矿(Emil-Emscher colliery)旁,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沙坑里玩耍,照片摄于1959年。当时,该地区的许多社区完全依赖于煤炭工业。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减缓该地区衰退的政策给当地实现公正的社会转型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图片来自:© Josef Stoffels / Ruhr Museum Photo Archive
布:当然,在我们研究的案例中,淘汰煤炭开采的主要动因并不是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在鲁尔区,煤炭的衰落始于1957年。直到60多年后的2018年,最后一座硬煤矿关闭时,人们才有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概念。但是在这一进程开始时,它并不是驱动因素。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发现社会公平转型的路径,以及如何调整这些路径来适应当前的形势。在其它项目中,我们也研究了其他几个国家的情况。比如英国也逐步淘汰了煤炭开采,但是这一过程中他们出台的社会配套政策更少,因此导致了更严重的社会困顿,并且一直持续至今。这就是怎么回事对我们来说有必要对不一样的区域作比较,看看是什么造成了影响,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从这些经验中能得出怎样的结论,以及未来如何更好地开展结构性改革。然而关键的一点在于,许多政策旨在减缓而不是加速煤炭的退出。鉴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紧迫性,我们现在无法承担这样做的后果。
▲前东德卢萨蒂亚地区(Lusatia)的南施拉本多夫(Schlabendorf-Süd)露天褐煤矿,照片摄于1979年。目前该煤矿已经关闭。1990年德国统一后,该地区煤炭工业开始走下坡路,不过采矿作业仍持续至今。图片来自:Erich Schutt / Alamy
▲南威尔措(Welzow-Süd)煤矿是卢萨蒂亚地区(Lusatia)为数不多仍在运营的露天褐煤矿之一。这里每年出产将近1800万吨低品位煤,规模可观。图片来自:Michel Meijer / Alamy
▲在卢萨蒂亚的另外的地方,几十年来被采矿作业破坏的景观正在得到修复。利希特费尔德煤矿(Lichterfeld)被改造成了一座博物馆,矿区内重达1.1万吨的传送桥仍然矗立着,诉说着该地区的工业历史。图片来自:Andreas Werth / Alamy
布:我们正真看到,这些进程会跟着时间而变化。起初,政策的重心主要是保护就业,以及保护煤炭和钢铁行业。但渐渐地,政策关注点转向了完全不同的领域:为这些地区创造新的产业和新的就业机会,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先是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公路和铁路来连接该地区的城市和工业,然后开始投资科研、大学、新技能培训,加强学术和产业之间的联结和协作。政策还注重开展文化和娱乐活动以及矿山恢复。响应型的政策在向前瞻型的政策转变,并出现了一种新的理念:要更好地提升整个地区,你必须利用你过去的积累,但又不能仅仅抓住它不放,你必须构建一些新的、更加多元化的东西。显然,如果只是从依赖煤炭行业转向依赖另一个单一行业,那么同样的挑战迟早会再次出现。
▲作为曾经的煤炭中心,鲁尔区正力图在德国的能源转型中发挥核心作用。例如,赫腾地区(Herten)就在曾经的埃瓦尔德煤矿(Herten)开创性地成立了一座氢能技术中心(Hydrogen Competence Centre),并于2018年启动了一个展示绿氢生产的项目。图片来自:Jochen Tack / Alamy
▲博特罗普,一座正在组装的风力涡轮机。德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行业的就业人数正在迅速增加,由于该国承诺到2045年实现碳中和,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图片来自:Rupert Oberhäuser / Alamy
邦:目前一些欧洲国家正在进行的能源行业深度重组,是否会促使前煤炭产区将其业务多元化?
布:煤炭产业转型地区当然可通过其在能源领域的部分资产、知识和能力。但显然,我们正从从修建在少数地区的、高度集中的化石燃料基础设施,转向更加分散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基础设施,至少在德国是这样。以前的煤炭产区可通过其在能源方面的专业相关知识,比如从事风力涡轮机叶片制造,但其规模不会像过去的煤炭行业那样大。重要的是要向其它领域多元化发展,而不是仅仅依赖过去在能源领域的专业知识。
邦:您的报告强调了转型期间透明度的重要性。人们需要明白,转型进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而转型的消极面也不是总能得到补偿。
布:这确实是我们在报告中阐述的内容。但我个人在这方面的观点已发生了变化,我现在担心,如果过多谈论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困难,人们可能会气馁,不愿意加入和支持这一过程。我们大家常常进行的关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讨论就是这样。你看政府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结论:他们清楚地指明,我们应该改变生活方式,这种非常必要的转型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影响并不总是能够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得到补偿。人类对于转型准备好了吗?不见得。现在,有关俄乌冲突的讨论也是如此,我们大多数人说我们大家都希望结束这场战争,但德国并不真的愿意为结束俄罗斯天然气进口付出代价。关于疫情我不想说太多,但它清楚地显示了人们是不善于处理不确定性的。
▲这座能够俯瞰博克斯伯格(Boxberg)褐煤发电厂的公园就建在一片经过修复的土地上。这里曾经是附近诺赫滕(Nochten)露天煤矿的一部分。这座煤矿现在仍在运营。在发电厂的另一侧,一个类似的区域被改造成了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的湖泊。图片来自:Sebastian Kahnert / Alamy
我现在要说的是,更有效的沟通方式是让人们了解正在实施的措施,以及转型过程中创造的新机会:当一个地区逐步淘汰煤炭,空气和水的质量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一个不利于人类健康和气候的由男性主导的行业,可能转向一个更包容、性别平等、更安全的劳动力市场,同时提供了收入不错的工作机会。
布: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是成功转型的关键。在德国,由行业、工会和受影响村庄居民等各方代表组成的委员会,一直在参与这样的一个过程。这一些地方代表不止参与退煤的决策过程,还为获得资金地区的新项目建言献策。然而,这种参与应始终与地区发展趋势的高层战略思考相结合。否则,这一些地方倡议很有一定的概率会专注于他们已了解的,并复制过去的模式,这并不适用于我们已预见到的气候危机和其它挑战带来的经济变化。
邦:你对致力于淘汰煤炭的其它地区有什么建议,无论是欧洲还是世界其它地方,比如中国?
布:主要是要采取快速、整体的行动。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要求我们迅速做出改变。消极等待,直到不得不改变才行动是很糟糕的选择。欧洲在俄罗斯天然气问题上所面临的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些尚未采取一定的措施摆脱能源依赖的国家正经历一个更加艰难的困境,他们将会花费更多的钱,受到更大的影响。就能源而言,或者更广义地说,就气候而言,如果能配合快速行动,提前计划肯定是有意义的。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确保人们因为担心一切变得更糟而困扰——因为事情不一定会变得更糟——可以让这一过程变得容易得多。最后重要的一点是,多元化不要仅仅是关注那些男性主导的集中化行业,而是要创造一个未来,让每一个人,无论男女,都能拥有一份有意义、待遇优厚的工作。这将给每个人带来更多的机会,而不单单是采矿业和重工业,最终创造一个更富韧性的社会。
▲2019年,首届卢萨蒂亚会议召开,目的是讨论该地区的结构性转型。不少矿工在会场外举行抗议。一些者警告称,逐步淘汰煤炭对当地社区来说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死亡,同时也有人试图提醒与会者,能源转型不应忽视他们未来的就业。图中的横幅上写着:“让我们给卢萨蒂亚一个未来”。图片来自:Patrick Pleul / Alamy
■爱丽丝·邦比是一位科学记者,主要撰写有关全球健康和环境的文章。工作地在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