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造是指以生物体机能进行大规模物质加工与物质转化,为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工业商品的新行业。它包括仿生制造、生物质和生物体制造,涉及生物学和医学的制造科学和技术。生物制造利用菌种、细胞、酶等生命体的生理代谢机能或催化功能,通过工业发酵工艺规模化生产目标产物。
生物制造具有原料可再生、过程清洁高效等特点,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技术。它主要使用在于能源、化工、医药等领域,如生产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和生物制剂。此外,生物制造还能够适用于仿生制造和生物成形制造,通过受控组装完成器官、组织和仿生产品的制造。
技术创新:生物制造技术在不停地改进革新和发展,包括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创新生物技术。新技术和工程手段不断涌现,如MAGE、TALEN、CRISPR/Cas技术等,为生物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市场增长:生物制造业市场规模在逐年增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生物制造市场规模已达到4200亿元,预计未来十年将保持接近17%的高速增长。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对于发展生物制造产业很看重,各部门陆续出台了有关政策,从顶层设计上指明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和提供了产业发展指南。
投资热潮:从2015年开始,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投资开始进入加速期。2021年,合成生物学领域投融资迎来全面爆发,融资金额达到23亿元。
IPO热潮:巨头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相继登陆科创板。截至2024年8月19日,据不完全统计,合成生物学一级市场共发生44次融资,总融资额已超过20亿人民币。
投资风格:总体来看,合成生物学领域“投早投小”的投资风格明显。在投融资企业中,红杉系以投资28家创新企业领跑,为布局最广的机构。
生物制造的上游产业主要由原材料、制药设备以及生物技术构成。原材料主要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主,包括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生物制药设备主要有生物反应器、培养基、灭菌设备、冷冻机等,其中生物反应器为生物制药最核心且最关键的设备。
产业链中游是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环节,生物制药的产品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疫苗、重组蛋白、血液制品、诊断试剂等。中游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生物制药企业,如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康龙化成、万泰生物药业、甘李药业、君实生物等。
下游流通消费层主要是医药的销售和消费。生物医药外包服务CRO、CMO和CSO涉及生物制药产业链中下游。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生物制造市场规模已达到4200亿元,预计未来十年将保持接近17%的高速增长。全球范围内,生物制造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医疗健康:生物制药是生物制造产业目前最大的细分市场,尤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最为显著。乙肝疫苗、胰岛素、玻尿酸、胶原蛋白等都是利用生物制造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
环保材料:生物材料市场也在加速拓展,重点关注“可降解”和“成本”两个因子。
食品行业:通过生物制造技术,可以实现食品营养成分的优化、口感和品质的改善。
能源化工:生物制造还可以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等,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30年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报告》分析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生物制造市场规模已达到4200亿元,预计到2033年将保持接近17%的高速增长。全球范围内,2021年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市场的价值估计为150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超过2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
医疗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生物药品和生物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食品行业: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关注将推动生物制造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新兴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制造有望在更多新兴领域得到应用,如仿生制造、生物成形制造等。
全球各地的政策制定者正积极调整和完善生物制造相关的法规政策,以适应技术的迅速发展。例如,美国农业部(USDA)和欧洲联盟(EU)通过了一系列监管措施,旨在确保转基因作物和基因编辑作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制造技术的发展,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措施,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政府也在不断完善生物制造产品的审批和监管体系,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与应用安全。
生物制造行业在我国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趋势,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已成为生物制造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这两大区域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深厚的工业基础、密集的科研资源以及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了大量高成长性、高技术创新型的企业聚集。此外,北京也凭借其政治、文化中心的独特地位和资源禀赋,在生物制造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
生物制造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但也有一些大型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例如,在生物发酵市场,梅花生物凭借10%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安琪酵母和新和成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以及市场拓展等方式,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我国生物制造行业涌现出了一批新锐企业,如真迈生物、爱博泰克生物、创态生物等,这些企业在生物制造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力和发展潜力。
整体来看,生物制造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并不高,这可能与该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技术创新频繁以及市场需求多样化等因素有关。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预计未来行业集中度可能会有所提升,但仍将保持一定的竞争态势。
梅花生物、安琪酵母等企业在生物发酵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
华熙生物、凯赛生物等企业在合成生物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其产品在生物基材料、生物燃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生物制造产品的性能和品质将得到显著提升,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市场对生物制造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生物制造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制造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生物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生物制造产业将向绿色化、定制化方向发展。
目前合成生物行业最主要的痛点在于产业转化、市场转化。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生物制造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需要突破,如提高产品转化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
目前市场对合成生物产业存在不少认识误区,需要正本清源,让市场主体真正了解、更多关注这一新兴产业。
技术风险:生物制造行业涉及的技术复杂且更新迅速,企业需不断投入研发以保持竞争力。若技术更新不及时或研发失败,将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转移以及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等都可能对生物制造企业的市场表现产生影响。
政策风险:政府对生物制造行业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可能影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速度。若政策调整不利于行业发展,将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资金风险:生物制造行业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以支持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若企业资金链断裂,将严重影响其正常运营和发展。
生物制造行业作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重要潜力领域,正逐步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扩大,生物制造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推动、技术创新的活跃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将为生物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未来,生物制造有望在更多领域改变世界工业制造格局,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欲获悉更多关于生物制造业重点数据及未来五年投资趋势预测,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30年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