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活君一号的委托方、武汉活君一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法人朱永发还曾拥有过一字之差的品牌活菌一号,巧合的是同样是一个益生菌品牌,更因为销售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的食品,被法院判定向消费者给予3倍赔偿。
舆情发展:据悉,“活君一号”益生菌粉产品的委托方为武汉活君一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品牌授权方为众智融发(武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智融发”);受委托方也就是实际生产企业为“山东中科嘉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嘉亿”),生产许可证“SC504”。
天眼查显示,“活君一号”益生菌粉产品的委托方武汉活君一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商务服务业企业,于2023年在湖北省武汉市成立,法人代表为朱永发。该公司的经营事物的规模涵盖健康咨询服务(不包括诊疗服务)、保健食品(预包装)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仅限预包装食品)、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性质)以及食品销售(仅限预包装食品)等。但公司本身并不具备生产益生菌食品或者保健品的能力。
根据知情的人偷偷表示的线索,同样在湖北武汉、同样是朱永发旗下,2016年确实曾经有一家名为武汉活菌一号健康产品有限公司的企业(以下简称“活菌一号公司”),在2022年被注销。
活菌一号公司注销次年,朱永发成立活君一号公司。巧合的是,活菌一号公司当初基本的产品也是益生菌类,还因为在淘宝销售相关这类的产品被消费者起诉。
根据案名为(2019)川0703民初10082号的网络购物纠纷一审法律文书,活菌一号公司当时在淘宝设立“活菌一号益生菌官方店”,旗下产品为“活菌一号TM益生菌粉”。
“活君一号”益生菌粉的两家核心公司武汉活君一号与大股东众智融发,一家刚成立,一家屡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不仅如此,两个公司目前人员规模都是0人,实缴资本也都显示为“-”状态。
舆情数据分布:主要分布于短视频端。其中短视频端50195篇次占比49.79%,其次依次为微博38336篇次占比38.03%、客户端6228篇次占比6.18%、微信2883篇次占比2.86%、新闻1608篇次占比1.60%、网站645篇次占比0.64%、Facebook425篇次占比0.42%。
新闻报道及网络评论主要围绕“益生菌、送礼、营养、食品、肠胃、健康、进口”等关键词展开。
本次事件中,负面新闻3.18万条,占比31.53%,中立新闻6.84万条,占比67.84%,正面新闻634条,占比0.63%。
该事件网络信息总量共计9万8千余条。其中短视频4万7千余条、微博3万3千余条、客户端7千余条成为热度最高传播渠道。
图为平台活跃度分析【注:数据=文章发布+视频发布+评论+阅读+转发+点赞+投票】
舆情启示:“活君一号”益生菌品牌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精心设计的营销噱头,其背后的真相令人震惊。
首先,活君一号益生菌的委托方和品牌方实际成立时间仅为一年,却频繁打出“40年匠心”的概念,误导消费者。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消费的人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市场诚信体系的严重破坏。一个刚刚成立的公司,如何能够拥有40年的匠心传承?这显然是荒谬的谎言。
其次,活君一号在产品宣传中声称可以治疗腹泻、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等,但生产许可证仅为食品类别,并未获得保健品的“小蓝帽”标志或行业通则认可。这种以食品产品推广疾病治疗效果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和法规,更是对消费的人健康的潜在威胁。消费的人在买产品时,往往是因为相信了其宣传的治疗效果,而一旦产品无效甚至产生副作用,消费者的权益将难以保障。
更令人惊讶的是,活君一号的委托方武汉活君一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法人朱永发,还曾拥有过一个名为“活菌一号”的类似品牌。而该品牌同样因为销售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而被法院判定向消费者给予3倍赔偿。这一历史背景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花了钱的人活君一号品牌的信任危机。
此外,活君一号益生菌产品的核心专利和生产许可证均属于受委托方山东中科嘉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武汉活君一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在对外包装推广甚至声称“定配方”的活君一号产品上,从核心专利到生产许可证甚至疑似的产品质量标准都没有自主权。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不仅是对消费的人的欺骗,更是对合作方的不负责任。
在益生菌市场充斥着过度包装和营销噱头的背景下,活君一号无疑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品牌方通过精心设计的外在包装和经营销售的策略,将原本在代工厂成本仅数元的益生菌产品推向市场时却能以十倍甚至更高的价格出售,实现了价格的大幅翻番。然而,这种暴利模式是建立在欺骗消费者的基础上的,注定是无法长久的。
对于这种行为,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的人权益。同时,消费的人在买产品时也应保持理性,不要被华丽的包装和夸大的宣传所迷惑,选择真正有品质保障的产品。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对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