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任县的河北华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检测地能水机中央空调系统。
该公司生产的户式分体地能水机已获得6项国家专利,是一种能够很好的满足冬季取暖的高效节能的新能源家电产品,相比传统大型地源热泵机组节约能耗20%以上。记者 赵永辉摄
推进冬季清洁取暖,一头牵着百姓温暖过冬,一头连着蓝天白云,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今年省政协的1号提案聚焦清洁取暖。委员们认为,我省应快速推进清洁能源利用步伐,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治污染排放,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电能替代是一种清洁化的能源消费方式,但其成本比较高,难以完全通过一般的投资回报方式来进行回收,应有政策支持才能实施。王远临委员建议,应利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资金渠道,支持电能替代,协助电能替代项目单位解决融资问题。
“加强对天然气热电的支持力度,在不提高居民电价的情况下推行天然气热电。”梁清江委员认为,目前,我省天然气热电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应对新建天然气热电项目的行政审批和建设给予政策扶持,对现有火力热电项目加快实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置换,加大推广天然气热电联产,加快我省能源结构调整和大气污染治理进程。
用好清洁能源,保证能源供应是关键。然而,能源短缺是当前我省煤改气、煤改电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民革省委建议,加快特高压大容量输电通道、天然气供气管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支持风电、光电、地热和核电的开发、消纳和输出,提高区域内清洁能源的供应规模。
“打通外省能源供给通道,拓展能源供给方式。”民进省委认为,我省煤炭去产能后,外地能源必须有效跟进,弥补缺口。目前,涉及我省的6条特高压电网项目已经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我省将新增受电能力1100万千瓦,减少发电用煤2700万吨。同时,迁安-承德、京邯复线和邯渤线等天然气管道工程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应充分依托国家干线和西气东输等工程,将山西煤层气、中原储气库等天然气资源引入我省各地。天然气供应要实现“县县通”,同时满足民生与工业发展需要。未来,还要拓展能源的海上供应方式。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为输送清洁能源创造良好条件。“储能技术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温度高达700摄氏度到800摄氏度的热能源技术,不仅能有效地利用电力设备实现随时供热,还能降低供电成本,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应用。”赵林明委员建议,我省可坚持先行先试原则,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试点进行推广。
利用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是改善我省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方法。民盟省委提出,作为农业大省,我省生物质资源充足,应大力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促进农村用能结构转变。
据介绍,截至2015年底,我省各类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为45.78万千瓦,主要以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垃圾发电为主。秸秆压块制备成型燃料利用量约5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利用量30万吨,各类生物质能源利用总量约为130万吨标准煤。民盟省委建议,我省应加大研发力度,推广生物质压块、生物质制气在城镇和乡村居民供暖、炊事等领域的应用,推进垃圾发电和热电联产等项目。
因地制宜,精准布局。民盟省委认为,应科学制定生物质开发利用规划,避免重复和过度建设。根据生物质资源情况,在石家庄、保定等粮食主产区以及林业比较发达的张承及西部太行山区,全力发展多元化生物质能源利用方式。加快建设不同特色的生物质能源示范区,推动各类生物质能源市场化和规模化利用。全力发展小城镇及城市周边以规模化养殖业粪便和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积极地推进工业与民用废水、废菌渣为原料的沼气工程,加快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建设项目试点,适当发展沼气发电项目。在城镇和山区,合理地布局生物质压块燃料项目,因地制宜实施生物质制炭试点工程。
“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民盟省委建议,应进一步增加科研投入,优化和完善生物质综合利用产业链条。重点支持规模化养殖业废弃物、秸秆、中小城镇生活垃圾天然气提纯和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以及生物质压块的多产品、深加工应用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工程示范。培育并筹建1-2家相关领域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行业研发平台,提升我省生物质能源化领域研究开发能力,支撑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示范推广。
统筹资源,物尽其用。民盟省委提出,应进一步和完善农林废弃物“收购-粉碎-收集-储存-成型-消费”一体化的运行模式,推动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的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管理全省生物质资源,实现资源综合统筹,物尽其用。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我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省内30个地热田,面积约19165平方公里,折合标煤1050亿吨。苟量委员建议,推进企地联合开发管理,利用地热资源替代燃煤解决城市供暖问题,打造更多“无烟城”。
目前地热资源勘查评价程度较低,苟量委员认为,应由省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组织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加大专项投入,全面加强地热资源普查、评价与规划。要打破以往由用户为主导的开发利用模式,逐步的提升科学勘探精度,避免盲目开采,真正发挥地热勘查评价工作对后期开发利用的引导性作用。
“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集中监管、统一规范、合理配置,确保资源科学有序适度开发。”苟量委员建议,研究推广地热开采中的回灌技术,科学实施地热资源储量动态开采,有效延长热储生产寿命,提高使用效率,保证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我省地热田在连片分布,为实现地热资源产业化、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基础。“扩大地热资源的应用领域,加快形成供暖制冷发电、种养殖、温泉休闲度假等多元产业链。”苟量委员提出,应发展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发展地热医疗、药疗等多种高效利用地热资源的新模式,进一步延长地热经济产业链,不断催生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点。
燃煤排放是我省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多数来自。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从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
据介绍,增加煤炭的入洗比重和提升选煤工艺,能够得到污染物含量低的洁净煤;原煤经过处理后可获得优质低硫散煤和洁净型煤;水煤浆和煤泥浆技术,能够大幅度的提升煤炭的燃烧效率……目前这些技术已逐步在我省推广。委员们认为,在推进清洁取暖的过渡期,应积极推广优质煤的使用,推动煤炭产能有序退出。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和研究示范工程建设。”赵力委员建议,研发高性能燃煤发电机组,开展煤炭液化、煤质天然气、煤质烯烃等示范工程。推广先进使用技术,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学习华润贺州电厂循环经济模式,通过预算内资金、专项资金等渠道对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给予支持,建立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统筹联动,合理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赵力委员提出,应对煤炭生产、加工、运输到使用全过程进行规划和管理,统筹协调科研和生产应用环节,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开发投入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在积极推动大型燃煤厂采用洁净煤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加快中小燃煤锅炉技术改造,推动散烧煤集中净化处理后再利用。充分的利用煤炭发热及化工合成的特性,突出原料功能,协调能源生产和化工生产等有关部门,在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电、热的同时,生产天然气、化工品等清洁能源及工业原料。
强化煤炭清洁利用标准的执行力度。赵力委员建议,应提高中小燃煤装置排放标准,依据最佳可行技术动态调整煤炭清洁利用标准,促进清洁生产和技术创新。改革环保执法体制,加强环境保护的垂直监督,严格执法,强化环境保护部门对有关部门和区域的统筹协调,有效治理区域间污染。